我的毕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朕不吃这一套 > 第132章 挑拨

第132章 挑拨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,其他百姓从走私当中得到了什么益处?”

    “还说什么与民争利?呵呵,你也好意思说。朝廷得到了什么?你们交了一文钱税么?”

    “如果朝廷愿意开放海禁,我等自然愿意交税。你也该知道,几十年来,一直有人呼呼开放海禁。就连黄志、徐冬等人,只要朝廷开放海禁,就愿意接受招安,维护海上秩序,给朝廷交税。开放海禁,还能改善沿海百姓生计,何乐而不为?”

    “张璁,你这种说法,表面上冠冕堂皇,实则转移话题,欺骗舆论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咱们首先从头说起。从南宋到有元一代,海外贸易确实很兴盛,但是为何太祖要海禁?”

    “一防张士诚、方国珍余孽,二防倭寇。”

    张璁只说对了一半,其实还至少有另外两个原因。

    一是跟朱元璋的出身环境有关。

    朱元璋和他的基本班底,是淮河支流濠梁河出身,是农业区,朱元璋也是农民出身。

    陈友谅在长江流域贩盐出身,张士诚、方国珍是海上贸易出身。

    一个是农业经济背景,一个是商业经济背景,理念就不同。最后农业背景的朱元璋战胜陈友谅等人,得了天下,朱元璋自然不会重视商业。

    另一个原因,就是重农抑商的历史传统和商人、资本的流动性、不确定性,这对于以农为本的帝国来说,不容易控制,是一个不稳定因素。

    此外,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高于外部世界,外界没有什么像样的商品,可以拿来跟大明交换,大明的经济不依赖进口。

    正是在种种因素之下,明朝一建国,朱元璋了选择了海禁政策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